柳州罗池庙词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
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
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
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苦湿兮高无乾,粳稌充羡兮蛇蛟结蟠。
我民报祀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韩愈为纪念好友柳宗元而写的,充满了对柳宗元的怀念和对柳州百姓生活的关切。全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柳州百姓祭祀柳宗元的场景,情感真挚动人。

开头用荔枝红艳、芭蕉金黄的色彩对比,描绘了百姓带着丰盛祭品去庙里祭祀的场景。"侯"指的是柳宗元,百姓们划着插着双旗的船在江中等待,却因风浪无法靠岸,表达了百姓们等不到柳宗元归来的悲伤。

中间部分想象柳宗元骑着马来到庙中,安抚百姓的愁容。用柳州的山、水、桂树、白石等自然景物,勾勒出柳宗元生前在此地的生活图景——他白天出游晚上归来,春天与猿猴为伴,秋天与白鹤同飞。这里暗含了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

最后部分写百姓对柳宗元的祈愿:希望他永远不要离开,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除灾祸。百姓承诺会世代祭祀,永远铭记他的恩德。诗中"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一句,暗指朝廷中对柳宗元的非议,与柳州百姓的爱戴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楚辞体的表现形式,通过反复的"兮"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对柳宗元的深切怀念,又展现了柳州独特的地域风情。诗中百姓对柳宗元的真挚感情,与朝廷对他的冷遇形成强烈反差,更凸显了柳宗元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