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郡作①

朱门深沈十二戟,高槐蔽庭有佳色。
今时督府雄汉魏,鲁国太山四千石。
读书作文五十年,齿牙脱落头半白。
平生心事竟何许,衮衮簿书为报国。
吾衰不复梦周公,闻道家丘居在东。
垂老才为少司寇,杀一正卯那为功。
诗书误身既可信,却忆扛鼎之重瞳。
宰割山河一何壮,指麾天地如回风。
背关怀楚更龌龊,沐猴而冠涂遂穷。
区区诸老为城守,头胪晓入旌旗红。
鲁人之皋乃自昔,犹复弦歌一亩宫。
圣贤万事尽有命,世人何用誇材雄。
府丞久吏掾史健,时雨沾足年谷丰。
深居闭閤不复出,曲肱甘寝日正中。
昔闻汲黯淮阳亦如此,乃不及舞文巧诋为诈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地方任职时写下的感慨,既有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也有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描写官府的威严景象:朱红大门森严气派,庭院里槐树茂密。现在的官府比汉魏时期还要威风,鲁地官员的俸禄也很高。这里用夸张的对比,暗示官场表面风光。

第二部分(接下来六句)是作者自嘲:读书写作五十年,现在牙齿掉了头发半白,一生的抱负到头来只能用处理公文来"报国"。这里用"衮衮簿书"(堆积如山的公文)这个形象,表达了对琐碎公务的厌倦。特别提到"不再梦见周公",暗示自己已经放弃儒家理想。

第三部分("闻道家丘居在东"到"沐猴而冠涂遂穷")用历史典故表达对现实的讽刺:孔子(家丘)晚年才当上小官,项羽(重瞳)虽然能分割山河但最终失败。说项羽"沐猴而冠"(猴子戴帽子装人),是讽刺某些官员徒有其表。这些典故都在表达"才能未必能实现抱负"的无奈。

第四部分("区区诸老为城守"到结尾)回到现实:老臣们还在坚守岗位,鲁地人自古就爱读书唱歌。作者认为圣贤都认命,普通人何必炫耀才能?最后用"深居闭閤"形容自己关起门来睡觉,提到汉代汲黯被贬后也是这般消极,暗示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像被贬的忠臣。

全诗的精髓在于:通过官场表面风光与个人内心失落的对比,展现了一个读书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作者用自嘲的口吻,把历史典故和眼前景象巧妙结合,既表达了对官僚体系的不满,又流露出"认命"的无奈。最后关门睡觉的形象,生动传达出一种"既然改变不了世界,就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

诗中"杀一正卯那为功"(孔子杀少正卯算不上功绩)、"沐猴而冠"等尖锐比喻,以及结尾把自己比作被贬的汲黯,都显示出作者对官场的深刻认识和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这种带着苦涩的幽默感正是本诗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