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六 江村夏咏十首
丁字畦边,见一带、阴阴夏木。
扶疏甚、钓丝斜漾,菱丝大熟。
莺暖鮰鱼新上市,草香蚕子齐登簇。
喜炊烟、一缕袅江边,燃湘竹。
茭鸡唱,溪流足。
姑恶叫,山光绿。
听樵歌正断,渔歌又续。
泥滑妇愁微雨馌,村深儿趁朝凉读。
更柳塘、吹起牛风,波如縠。
扶疏甚、钓丝斜漾,菱丝大熟。
莺暖鮰鱼新上市,草香蚕子齐登簇。
喜炊烟、一缕袅江边,燃湘竹。
茭鸡唱,溪流足。
姑恶叫,山光绿。
听樵歌正断,渔歌又续。
泥滑妇愁微雨馌,村深儿趁朝凉读。
更柳塘、吹起牛风,波如縠。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夏日乡村图景,充满了烟火气和田园乐趣。
上片从视觉入手:丁字形的田埂边,夏日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间垂下的钓丝随风轻晃,菱角已经成熟。新上市的鮰鱼和刚结茧的蚕,暗示着丰收的喜悦。最妙的是"燃湘竹"这个细节,用湘竹当柴火做饭,炊烟袅袅升起,把平凡的农家生活写得很有诗意。
下片转向听觉描写:茭白丛中的鸡鸣、溪水声、"姑恶鸟"的叫声,还有此起彼伏的樵歌渔歌,组成了一首乡村交响曲。接着特写两个生活场景:细雨中路滑难行的农妇给田里送饭,清晨趁着凉爽读书的孩童。最后以风吹柳塘、水面泛起波纹作结,就像给这幅田园画卷盖上了一枚温柔的印章。
全词妙在三点:一是用"声音"串联画面,鸟叫、人歌、雨声、读书声让静态的乡村活了起来;二是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农家元素——菱角、蚕茧、鮰鱼、湘竹等,充满地域特色;三是通过"妇愁""儿读"这样的小细节,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没有刻意美化田园,却让人真切体会到农家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