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具美堂中弇山尚书的画像和稚存学士的诗刻,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人才凋零的感慨。
前两句用典:毕卓是晋代好酒的官员,洪厓是传说中黄帝的乐师。这里用毕卓比喻尚书的形象依然鲜活,用洪厓比喻学士的诗作感人至深。后两句发出感叹:当今文坛还有谁能继承这样的大家?只能对着遗留的石刻凭吊先生了。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在短短四句中完成了从具象描写到情感抒发的自然过渡。诗人看到先贤遗物时既感到亲切(须眉在),又触动哀思(涕汩横),最终归结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谁继起)。这种睹物思人、怀古伤今的情感,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诗中用典自然,既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又不显得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