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炖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拓本
提兵三千人,立功万里外。裴公信桓桓,与汉除灾害。
嗟哉窃禄徒,养尊幸时泰。履常恣欺谩,蹈险丧狡狯。
国仇仓卒逢,未战先狼狈。微躯不如草,荀活向敌丐。
古人不畏死,所以功名大。古人傥畏死,姓氏久尘壒。
我读裴公碑,英风想旌旆。裴公不复生,呼酒为公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古代将军裴岑的英勇故事,同时讽刺了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员。
前四句直接夸裴岑:他带着三千士兵远征万里,为汉朝平定边疆祸乱,是个真汉子。这里"桓桓"就是威武的意思,用得很形象。
中间八句画风一转,开始骂那些混日子的官员:这帮人平时养尊处优,就会耍嘴皮子,遇到危险就原形毕露。国难当头时,还没打就吓得屁滚尿流,像乞丐一样向敌人求饶,活得连野草都不如。这里"狡狯"就是耍小聪明的意思,诗人说这种人遇到真危险就现原形了。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古人不怕死才名垂青史,要是都贪生怕死,名字早被埋进土里了。读着裴岑的纪功碑,仿佛看见他带兵打仗的英姿。可惜这样的英雄已经不在了,只能倒杯酒祭奠他。
整首诗就像在讲故事:先塑造一个英雄形象,再拿怂包官员做对比,最后抒发敬仰之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怕死才能成大事"的价值观,还有对英雄的真诚敬佩。诗人用"微躯不如草"这种狠话骂贪官,用"英风想旌旆"这种画面感的句子怀念英雄,读着特别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