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武靖西征

火云六月烧长空,旷野旌旗相间红。
王师未度卢沟水,先声巳撼燕然峰。
大将臂弯明月弓,锦袍银甲豪且雄。
前年一箭定两广,去年疋马平辽东。
四夷瞠若在眼底,不知何物为西戎。
西戎跳舞真狂童,此辈置之谭笑中。
飞刍挽粟走千里,到日且欲苏疲癃。
利兵坚甲何足说,自有十万藏吾胸。
黄河东偏结巢穴,鼷鼠五技依然穷。
沙场半夜无马迹,捷书晓入明光宫。
此行本为报天子,岂意子孙皆上公。
史臣载笔鸾坡下,愿纪周宣薄伐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气势恢宏的西征,充满了英雄豪情和必胜信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就用"火云六月"的酷热天气烘托出征的壮烈氛围,军旗像火焰一样在旷野上延展,还没正式开战,军威就已经震慑了敌方(燕然峰是敌方地盘)。

2. 主角是位传奇大将:他臂力惊人能拉开明月般的大弓,穿着闪亮铠甲。诗人用"一箭定两广"、"匹马平辽东"的夸张描写,突出他过去的辉煌战绩,展现这是个能轻松平定四方的超级英雄。

3. 对待敌人充满蔑视:把西戎(西部敌人)比作"狂童"(发疯的小孩),说他们像偷粮的小老鼠,暗示这些敌人根本不值一提。这种描写既表现自信,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4. 后勤保障很到位:"飞刍挽粟"指快速运输粮草,说明准备充分。诗人强调胜利不仅靠武器,更靠胸中谋略(十万藏胸),展现智慧的重要性。

5. 结尾展望胜利场景:想象捷报连夜传回皇宫,子孙因此封侯拜相,史官会像记载周宣王功绩一样记录这场胜利。这是对将士们最实在的激励。

全诗用夸张比喻和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战无不胜的英雄形象。虽然有些句子看似吹牛(如一人平定两广),但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恰恰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用豪言壮语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