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岩(壬申)

山灵有山不肯专,现老僧相临道边。
须眉衣裓尽刻露,以手肃客神宛然。
汝僧植立何代始,我意远在贤劫前。
当时四洲半海水,今见岸谷波成田。
我来已愧谢康乐,携手亦失杜审言。
多生欲洗文字障,高居无语君差贤。
独怜终古倦迎送,风日所剥成顽仙。
津梁疲我合宴坐,更拟招子同参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形似老僧的山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开头说这座山不甘心只做普通的山,偏偏化作老僧模样站在路边。岩石的纹路像极了老僧的眉毛、胡须和袈裟褶皱,连伸手迎客的姿态都栩栩如生。诗人不禁好奇:你这"老僧"究竟站了多少年?我猜恐怕比最古老的"贤劫"时代还要久远。

接着展开时空联想:当初这里可能大半都是海水("四洲"代指整个世界),如今沧海变桑田。诗人自嘲比不上谢灵运(山水诗鼻祖)会写诗,也遗憾没有杜审言(唐代诗人)这样的知音同游。他说想摆脱文字束缚("文字障"),像这座沉默的山岩一样超脱,反而更显智慧。

最后诗人与山岩产生共鸣:你这"老僧"永远站在这里迎来送往,风吹日晒成了"顽仙"(顽石般的仙人)。而我被尘世奔波弄得疲惫,不如也坐下来,邀你一起参禅悟道。

全诗妙在将山岩写活,通过"老僧"这个意象,把地质变迁、人生况味和禅理思考融为一体。诗人用幽默自嘲的口吻(愧对古人、想摆脱文字又忍不住写诗),道出了对永恒与瞬间的思考,最终在自然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