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南安道中

暑涂明发正愁予,伫产风檐气不苏,
拟戴星行方叱驭,谁驱雨至忽随车。
岂怜行道暍欲死,直恐良苗涸且枯。
早觉南来监米贱,真墟归去总欢呼。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炎夏赶路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直白却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就像在说大实话:大热天赶路真是愁死人,站在路边屋檐下喘气都费劲。这里用"暑涂"(炎热的道路)和"气不苏"(喘不过气)直接勾画出闷热难耐的画面。

中间四句突然来了个转折:本来想顶着星星赶路(说明起得很早),结果半路突然下起雨。这里"谁驱雨至"用得特别妙,像是老天爷突然开恩。但作者马上想到两个极端:路上的行人快热死了,田里的庄稼快旱死了。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天气对生活的直接影响。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早知道南方米价便宜,现在终于能回家了,大家都高兴坏了。这里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古代交通不便,出门在外很辛苦;二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柴米油盐这些实在事。

整首诗就像在讲一个故事:大热天赶路难受得要命,突然下雨带来转机,最后想到能回家吃上便宜米饭就开心。作者用最生活化的语言,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读着读着就能感同身受。

陈元晋

宋抚州崇仁人,原本蜀人,字明父。宁宗嘉定四年进士。授雩都尉,迁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抚使。嗜学好义,居官有政声。尝建渔墅书院。为文多愤世嫉俗之言,指陈当时利病极痛切。有《渔墅类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