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山主求赞顶相
个是净慈毛和尚,口言祸福有定当。
逐日随缘去赴斋,是谓两脚功德藏。
彫装千佛,布砌两廊。
判断一切魍魉鬼,主管五百罗汉堂。
至于修桥造路,与夫浴主街坊。
闻一切善事如蝇见血,闻一切恶事似蟹落汤。
有时随搂搜,若万回老子欢喜。
有时放歇蹶,若布袋和尚颠狂。
得一文钱不曾落地,合十爪掌常乃谢天。
只一味朴直,无些子壒尘。
所以打动好事檀那,画出这般面觜。
且道如何比拟,八月十五中夜凉,一轮月照西湖水(以上宋德沾《赞佛祖》)。
逐日随缘去赴斋,是谓两脚功德藏。
彫装千佛,布砌两廊。
判断一切魍魉鬼,主管五百罗汉堂。
至于修桥造路,与夫浴主街坊。
闻一切善事如蝇见血,闻一切恶事似蟹落汤。
有时随搂搜,若万回老子欢喜。
有时放歇蹶,若布袋和尚颠狂。
得一文钱不曾落地,合十爪掌常乃谢天。
只一味朴直,无些子壒尘。
所以打动好事檀那,画出这般面觜。
且道如何比拟,八月十五中夜凉,一轮月照西湖水(以上宋德沾《赞佛祖》)。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大白话描绘了一个叫"源山主"的和尚形象,读起来特别鲜活有趣。
开篇就说这是个净慈寺的毛和尚(可能指其貌不扬),但他说话很准,能断祸福。每天随缘去化斋吃饭,把两条腿当成"移动的功德箱"——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和尚四处化缘说成是行走的善事。
中间用排比句展现他干的各种好事:装修佛殿、铺砌走廊、驱赶鬼怪、管理罗汉堂,还修桥铺路、管理澡堂街道。说他听到好事就像苍蝇见血一样积极(这个比喻有点搞笑但传神),听到坏事就像螃蟹掉进热水立刻躲开。
后面用两个对比描写他的性格:有时候严肃得像万回老和尚,有时候疯癫得像布袋和尚。但特别清廉,连一文钱都不乱花,总合掌谢天。强调他性格朴实,没有一点坏心眼,所以大家才愿意给他画像。
最后用个绝妙的比喻收尾:怎么形容他呢?就像八月十五的月光照在西湖水上——清凉透亮,干干净净。这个结尾一下子把和尚清廉正直的形象升华了,让人想到皎洁的月光,画面感特别强。
全诗就像给这个和尚画了幅漫画,用生活化的比喻(苍蝇、螃蟹、月光)和对比手法,把一个既正经又疯癫、既朴实又能干的和尚写得活灵活现,最后那个月光西湖的比喻更是点睛之笔。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