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元亮真止酒,昭文不鼓琴。
文章成小伎,道德负初心。
故友凋零尽,中年感慨深。
从来麋鹿性,只是爱山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人到中年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向往自然、坚守本心的情怀。

前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选择:陶渊明(元亮)晚年戒酒,昭文公放弃弹琴。作者借此说明自己现在也放下了写文章这种"小技能",觉得追求道德理想却违背了最初的真心。这里透露出对世俗成就的反思——年轻时追求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并不那么重要了。

中间两句直接抒发情感:老朋友都相继离世,人到中年的感慨特别深沉。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朋友越来越少,对生命的体会越来越真切。

最后两句用麋鹿作比,说自己的天性就像爱跑山林的麋鹿一样,始终向往自然自在的生活。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明尽管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但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从未改变。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自然的比喻(如麋鹿),把中年人回首人生的复杂感受说得明白透彻。既有对过去的反思(觉得文章是"小伎"),也有对当下的坦然(承认朋友凋零的伤感),更有对自我的坚守(保持爱山林的本性)。这种真诚面对自己、接纳人生变化的态度,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