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纪山秋林抱琴图二首 其二

百衲名琴胜响泉,不将瑶轸上朱弦。
世人尽属筝琶耳,雅调如何肯浪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高雅艺术的坚守和对世俗品味的无奈。

前两句说:我这把拼补过的古琴(百衲琴)比名贵的"响泉琴"还要好,但我从不在琴上装华丽的红弦(瑶轸朱弦)。这里用"百衲琴"象征质朴纯粹的艺术,反对华而不实的装饰,体现作者追求艺术本真的态度。

后两句吐槽:现在的人耳朵里只听得进古筝琵琶这些热闹音乐(暗指肤浅流行的东西),真正高雅的琴曲(暗指深刻艺术)怎么可能随便传给不懂欣赏的人呢?"筝琶耳"这个比喻很生动,说世人只爱听热闹响亮的音乐,就像现在很多人只爱听抖音神曲,欣赏不了古典音乐。

全诗通过"名琴不用华丽弦"和"知音难觅"两个画面,表达了艺术家在浮躁社会中的孤独——宁可保持艺术的纯粹性,也不愿向庸俗趣味妥协。就像现在坚持做小众音乐的音乐人,明知大众不爱听,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诗中那种"我的好东西只给懂的人"的傲气,其实藏着对艺术被冷落的辛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