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水图,同时蕴含禅意哲理,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
1. 自然美景的灵动描写
前两句用"乱青""虚碧"这样生动的词汇,把春天山峦层叠的翠绿和湖水清澈的碧蓝写得活灵活现。这里的"乱"不是杂乱,而是形容山色层层晕染的自然美态;"虚碧"则传神地表现出湖水透明如镜的特质。
2. 禅意顿悟的奇妙瞬间
"豁开楼阁门,分身千百亿"是点睛之笔,用开门这个动作比喻突然开悟的瞬间——就像紧闭的楼阁大门突然敞开,心灵获得无限自由,能化身千万去感受世界。这种突破束缚的畅快感,正是禅宗追求的顿悟境界。
3. 修行路上的警示
最后三句笔锋一转,用"一念差"(一个念头出错)和"云羃羃"(浓云密布)的意象提醒:修行路上稍有分心就会迷失方向。善财童子(佛教求法典范)都找不到引路人,说明保持正念多么重要。这种从美景到哲理的转折,正是古诗常用的"先景后理"手法。
全诗妙在把春日生机与禅宗智慧自然融合,既有"春水如碧"的视觉美,又有"豁然开朗"的心灵启示,最后落脚到修行要专注的朴素道理,读来清新又深刻。
释可湘
释可湘(一二○六~一二九○),号绝岸,俗姓葛,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参无准师范禅师得旨。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嘉兴府流虹兴圣寺。历住温州雁山能仁寺、越州九岩慧云寺、天台护国广恩寺、临安府崇恩演福寺、温州江心龙翔兴庆寺。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住福州雪峰崇圣寺,十年,客南山太清。后再住崇圣寺凡十年,谢院事,退居杭州宝寿寺。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五。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绝岸可湘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