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感慨,语言生动,意境开阔。
首联"黄鹤矶前黄鹤楼,到来一笛欲迎秋"点明地点和时间。黄鹤楼矗立在黄鹤矶前,此时正值夏末秋初,远处传来笛声,仿佛在迎接秋天的到来。这里用笛声暗示季节变换,很有画面感。
颔联"神仙踪迹成常往,吴楚江山此上流"写黄鹤楼的历史底蕴和地理位置。传说中仙人常在此出没,如今已成往事;而黄鹤楼地处吴楚交界,俯瞰长江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颈联"帆影静排千雉堞,檐行飞控两雄州"是视觉描写。江面上帆船静静地排列,像城墙上的垛口;楼檐高耸,仿佛要飞越控制着两岸的重要城市。这两句用夸张手法突出黄鹤楼的高大和视野的开阔。
尾联"支颐我正东南望,却有云生碧海头"写诗人的动作和所见。诗人手托下巴向东南眺望,突然看到远处海天相接处升起云彩。这个结尾很有意境,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又用云海的意象引发无限遐想。
全诗通过多角度描写,展现了黄鹤楼的雄伟气势和周边景色的壮美。诗人将现实景物与历史传说相结合,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又有开阔的想象空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