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各赋诗予落句云他生莫忘灵山座满壁人名后会稀展共吟他生之句因话释氏缘会所以莫不悽然久之不十日而展公长逝惊悼返覆则他生岂有兆耶其间展公仍赋黄字五十韵飞札相示予方属和未毕自此不复撰成徒

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踰旬便隔生。
会拟一来身塔下⑴,无因共绕寺廊行。
紫毫飞札看犹湿,黄字新诗和未成⑵。
纵使得如羊叔子,不闻兼记旧交情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悼念好友僧如展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生死离别的悲痛和遗憾。

前四句写的是:白居易和僧如展、韦载同游碧涧寺时,他写了一句"来世别忘了在灵山相会"的诗。没想到十天后僧如展就去世了,这句诗竟成了谶语。白居易想去僧如展的墓塔祭拜,却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一起在寺庙回廊漫步了。

后四句说的是:看着僧如展生前用紫毫笔写的书信墨迹未干,他写的黄字韵诗还没能和完。就算白居易能像西晋名将羊祜(羊叔子)那样留下政绩被人铭记,但谁又会记得他们之间的友情呢?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他生莫忘"的约定反衬出"今生永别"的残酷
2. "飞札看犹湿"这个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白居易摩挲着友人遗墨的悲伤模样
3. 最后用羊祜的典故,表达了对友情可能被时间湮没的深深忧虑

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逝去友情的珍视,正是这首诗历经千年仍能引起共鸣的原因。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