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弹奏古筝的动人场景,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之美和人物之美。
前两句写女子的装扮和动作:她梳着如云的发髻,发间别着精致的蜻蜓发饰("云环独𢮿细蜻蜓"),一双雪白的手正轻柔地拨弄着玳瑁装饰的古筝("雪手轻柔玳瑁筝")。这里用"云"形容发髻的蓬松柔美,"雪"形容手指的白皙,都是很形象的比喻。
后两句写音乐的效果:当她的手指拨动筝弦时("飞雁一行挑玉柱"),十三根琴弦发出如鸟儿鸣叫般清脆悦耳的声音("十三弦上语嘤嘤")。"飞雁一行"既形容手指拨弦的动作像雁群飞过,也暗指古筝上排列整齐的琴码。"语嘤嘤"用拟声词生动地表现了琴声的婉转动听。
全诗短短四句,却通过视觉(发饰、手指)和听觉(琴声)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个唯美的音乐场景。诗人没有直接赞美弹筝者的技艺,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这位优雅的女子,亲耳听到她弹奏的美妙琴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所在。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