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父亲忌日时的哀思,语言朴素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生来只见山头土,祭讳惟闻月下螀"说:我出生时父亲已长眠山间,如今祭奠时只能听见秋虫在月下鸣叫。用"山头土"代指坟墓,"月下螀"(螀是蟋蟀)的虫鸣更添凄凉,暗示父亲离世已久,祭奠场景冷清寂寥。
后两句"五十四年天颇近,诸孙罗列拜成行"笔锋一转:虽然阴阳相隔五十四年,但感觉父亲离我们并不遥远,你看孙辈们都整整齐齐地来祭拜了。这里"天颇近"用得很妙,既说时间流逝(五十四年),又说心理距离很近,体现血脉亲情超越生死。孙辈成行的场景,既告慰先人香火延续,也暗含对生命传承的感悟。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没有痛哭流涕的悲伤,而是用山头土、秋虫声这些日常景物,搭配孙辈祭拜的温暖画面,在时空交错中展现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哀思——对逝者的怀念,最终都化作家族延续的欣慰。这种哀而不伤、充满生活气息的祭奠,正是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