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从京城返回護国寺的旅程,充满禅意和自然美感。
前四句写僧人在京城的生活:他带着锡杖来到京城,穿着皇帝赏赐的熏香袈裟。曾在京城种莲结社(可能指参与佛教活动),与众僧谈禅论道时,一个柏树的比喻就能让大家心意相通。这里展现了僧人高雅的生活和深厚的佛学修养。
后四句写归途:返回千年古寺要穿越重重山岩,归舟像一片树叶轻快地飞驰。诗人的禅心仿佛飞到天海之外,整夜都望着远方寺院的佛光。这里用"片席飞"的轻快对比"千岩隔"的艰险,最后将禅心与佛光相连,意境开阔深远。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京城的繁华与山寺的幽静)、生动的比喻(归舟如飞叶)和空间延伸(从天海到佛光),表达了超脱尘世的禅意。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把抽象的"禅心"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看到僧人凝望远方佛光的画面,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石中立
(972—1049)洛阳人,字表臣。石熙载子。性疏旷,好谐谑。初补西头供奉官。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等友善。校雠秘书,凡经其手者,人皆传之。仁宗景祐四年,拜参知政事,次年罢。后以太子少傅致仕,迁少师。卒谥文定。熟悉台阁故事,不汲汲近名,喜宾客。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