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过龙鹜洲舟人指似桃花林满山烂漫
一团烟火百十家,一丛林木千万花。
浪游那料有奇遇,似入武陵眼生霞。
诗人多爱疑可赏,舟人多忌戒无往。
中途还未免迷行,初意得无成妄想。
渔翁禅伯花所私,成仙成佛未可知。
花今于我有大造,六幅归帆春水肥。
浪游那料有奇遇,似入武陵眼生霞。
诗人多爱疑可赏,舟人多忌戒无往。
中途还未免迷行,初意得无成妄想。
渔翁禅伯花所私,成仙成佛未可知。
花今于我有大造,六幅归帆春水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意外的春日江行,诗人被突然出现的桃花林震撼到的心理历程。
开篇四句像电影镜头:先远远看见炊烟袅袅的村落,再拉近到漫山遍野的灼灼桃花。这种意外的美景让诗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眼前仿佛有彩霞流动。"浪游"二字点明这是场不期而遇的惊喜。
中间四句展现矛盾心理:诗人天性爱美景想探访,但船夫警告危险不宜前往。就像现实中我们遇到诱惑时的挣扎——既向往又顾虑安全。诗人幽默地说自己差点像寻宝故事里那样迷失方向,最初的惊喜可能只是幻想。
后四句升华主题:渔夫和僧人可能在此悟道成仙,而诗人通过桃花获得的是精神滋养。最后"六幅归帆春水肥"的描写特别生动:六面船帆鼓满春风,江水涨满春潮,诗人带着满心春意返航。这里的"肥"字用得妙,既写春水丰盈,又暗示内心收获。
全诗用日常行船经历,写出发现美的惊喜、面对诱惑的犹豫,最终获得精神满足的过程。语言如"烟火百十家""春水肥"等通俗鲜活,把一次普通航行写得充满奇幻色彩,传递出生活中处处有惊喜的乐观态度。
曾丰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