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客

晨行山阳县,道逢鬻梨客。
云从青州来,言过历山泽。
破垣老妪坐烧麦,留言前岁满兵入。
历山城高高比天,寇来掘濠濠身坚。
城门自开兵不战,血山红草无人烟。
满兵残忍喜刀剑,婴儿贯槊悬旗巅。
朱门零落鸟啄屋,宫人流泣雨红绵。
百年都会为墟社,德王披发牵大马。
满兵虽去城无垣,白骨满市人少存。
德王写书寄归雁,指血啮尽沙中痕。
至今官衙止茅舍,白杨作柱芦为门。
我闻客言三叹息,昔游曾忆泰山侧。
琅琊麦青青,禾黍高五尺。
旅店肥羊胡韭香,千树枣花官路直。
邮亭伎儿高髻舞,红裙留客鸦翎黑。
眼中城阙已黄泥,荒莱千里无东西。
君王神圣兵不息,山川满目荆榛迷。
道傍客去回马蹄,怅望落日沉鸡栖。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位青州卖梨人的口述,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展现了乱世中的人间惨剧。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用卖梨人的视角切入,引出青州遭遇战火的故事。老妇人烧麦子的细节暗示了百姓生活的艰难。

2.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战争惨状:
- 守军不战而降,城门自开
- 满兵残暴屠杀,连婴儿都被刺穿挂在旗杆上
- 昔日繁华的宫殿变成废墟,德王沦为俘虏
- 战后城市破败,衙门只能用茅草搭盖

3. 结尾通过对比手法:
- 回忆战前山东的富庶景象:麦田青青、枣花飘香、酒肆歌舞
- 再看如今千里荒芜,表达对和平的怀念和对战争的痛恨

诗歌特色:
- 用平民视角观察战争,比官方史书更有感染力
- 细节描写震撼人心(婴儿挂旗杆、衙门茅草屋)
- 今昔对比强烈,突出战争破坏力
- "落日沉鸡栖"的结尾画面,用黄昏归巢的鸡暗示百姓渴望安宁生活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用诗歌记录历史,让我们看到教科书上不会记载的战争真相,感受到普通人在乱世中的苦难。诗人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真实场景的呈现,自然引发读者对和平的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