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宫殿的沧桑变迁,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四句写宫殿昔日的辉煌:"鸿禧"(大福气)说明这里本就不平凡,"崇寿"(高寿)更显出古老气息。这座宫殿是梁朝昭明太子(南朝著名文学家)修行时建造的,当时动用国家力量精心营造。
中间四句转到眼前衰败景象:当年需要十人合抱的大树还在,但种树的人早已消失,只有乌鸦还在枝头停留。井台长满杂草,神像蒙着厚厚的灰尘。通过"乌鹊""荆棘""尘土"这些意象,生动呈现了荒凉破败的画面。
最后四句抒发人生感悟:看着今天的衰败就像在看历史重演,让人不禁苦笑。诗人感到惭愧自己还坐在山峰上,恨不得能像仙鹤一样飞离尘世。这里透露出看透历史轮回的智慧,以及超脱世俗的向往。
全诗用今昔对比的手法,通过具体景物变化(大树、乌鸦、枯井、灰尘)来表现时间的力量,最后升华出"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再辉煌的功业终将化为尘土,唯有以豁达心态看待世事变迁。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