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寺

一寺中藏缥缈间,门临涧水响潺湲。
客来问法元非俗,人到看山暂作閒。
松影入云弥自瘦,竹阴障月不教删。
会昌石刻依然在,百遍摩挲未忍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隐于云雾间的寺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宁静超脱的意境。

开头两句直接勾勒出包山寺的地理环境:寺庙藏在缥缈云雾中,门前山涧流水潺潺。这种描写让读者立刻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幽静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对比展现寺庙的独特魅力。"客来问法"和"人到看山"形成有趣对照——有人为求佛法而来,有人只是为赏景散心。诗人用"松影瘦""竹阴密"的拟人化描写,让自然景物有了性格:松树努力向上生长显得清瘦,茂密竹叶连月光都透不过来。这些描写既生动又充满禅意。

最后两句聚焦寺庙里的会昌石刻文物。诗人反复抚摸石刻不忍离去,这个细节既表现了对历史文物的珍视,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石刻的"依然在"与人的"未忍还"形成时空对话,让整首诗在怀古幽思中收尾。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云雾-涧水-松竹-石刻"的景物链条,将山水之美与禅意之趣完美融合。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让读者从景物感受中自行体会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