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复翳

大镜为谁圆,非昭莫破昏。
澡身翻渤澥,耀德掠昆崙。
有狗疑相食,何虫欲见吞。
光明法眼藏,点涴不成痕。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月亮为线索,用生动的意象探讨了光明与黑暗的永恒较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大镜为谁圆"到"耀德掠昆崙",把月亮比作一面高悬的明镜。诗人说这面照亮黑暗的镜子不是为了某个人而圆,它的光芒能洗净大海般的污浊,连巍峨的昆仑山也要被它的光辉折服。这里用"澡身""耀德"这样拟人化的描写,赋予月亮清洁世间、彰显美德的使命。

中间"有狗疑相食"两句突然转折,引入天狗食月的传说。诗人用幽默的口吻说:哪只狗想吃掉月亮?什么虫子胆敢吞噬光明?这种看似荒诞的想象,其实暗喻现实中对光明的阻碍力量。

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诗人说真正的光明就像佛法智慧,即使被短暂遮蔽也不会留下污痕。这里用"法眼藏"这个佛教术语,点明光明本质的永恒性——表面的阴晴圆缺改变不了内在的光芒。

全诗妙在将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哲学思考融为一体。月亮从具体的自然景物,逐渐升华为永恒光明的象征,而天狗食月的插曲又让这个升华过程充满戏剧性。诗人最终告诉我们:真正的光明不会被黑暗玷污,就像明镜蒙尘只需轻轻擦拭。这种对光明本质的思考,放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曾丰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