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一首示耑木及同游诸子

西勾之西花为国,晕碧裁红斗颜色。
杏花今岁开独迟,不共棠梨作寒食。
嫣然一笑破寺中,恰似诗人在迁谪。
嬉春宝马空当当,尽是看红不看白(看红看白,遗山语。)。
杨朗爱惜携酒过,花栏日底相婆娑。
清香泥人著裀席,酒鳞泻影摇红波。
花如有情解留客,到手莫负金叵罗。
春风去矣绿阴合,明日花老君如何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赏花的生动画面,同时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花开盛景(前八句):
诗人用"晕碧裁红"形容花朵争奇斗艳,说杏花今年开得晚,没赶上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和棠梨花一起绽放。破败寺庙里盛开的杏花,就像被贬谪的诗人一样孤独却倔强。这里用"嫣然一笑"把花拟人化,显得格外动人。诗人还讽刺那些骑着宝马来看花的人,只爱看红色花朵(象征富贵),却不懂欣赏白色花朵(象征高洁)的美。

2. 把酒赏花(中间四句):
诗人朋友杨朗带着美酒来赏花,他们在花栏边饮酒徘徊。花香浓郁得好像能粘在人衣服上,酒杯里晃动的酒影就像红色波浪。这里用"泥人"(粘人)形容花香袭人,用"酒鳞"形容酒面波纹,都很新颖生动。

3. 及时行乐(最后四句):
诗人劝大家:如果花懂得人情就该留住客人,既然举起酒杯就不要辜负美酒。因为春风一过绿叶就会遮住花朵,明天花谢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最后这句反问特别有力,道出了全诗主旨——美好事物转瞬即逝,要及时珍惜。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破庙里的杏花、骑马看花的人群、花下饮酒的场景都栩栩如生
- 善用对比:热闹的赏花人群与孤独的杏花形成反差,突出花的清高品格
- 语言生动:"嫣然一笑""清香泥人"等用语既通俗又传神
- 哲理深刻:通过赏花这件小事,道出"花开堪折直须折"的人生智慧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自己体会珍惜当下的道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