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虎公见寄之作(庚寅)

鸟剪其羽翎,譬囚钳衣赭。
昔老鹤万里,今尘埃野马。
心未脱桁杨,求耕宽閒野。
犹人欲出门,而扃其庐舍。
倦壳食蛤蜊,汗漫游非假。
皆由心放旷,寒江秋清泻。
而我多所惑,所悲难取舍。
所餐求玉馔,所居求云厦。
所求苟不得,有甚吞炭哑。
种种未勘破,岂异拘墟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作比喻,让读者容易理解。

开头用鸟被剪掉羽毛比喻人被束缚,就像囚犯穿着囚衣。曾经像老鹤一样自由翱翔万里,如今却像尘埃中的野马般被困住。作者心里还惦记着刑具(桁杨指古代刑具),却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耕种,这种矛盾就像人想出门却发现门被锁住一样无奈。

中间部分写两种生活态度:有人安于现状,像贝壳一样缩在壳里吃蛤蜊;有人追求自由,像云游四方般洒脱。作者认为关键在于心态——心放宽了,生活就像秋日清澈的江水般自在。

但作者坦言自己做不到这么超脱。他有很多困惑和痛苦,既想要美食(玉馔)、又想住豪宅(云厦),得不到就痛苦得像吞炭的哑巴(吞炭哑指极度痛苦却说不出)。最后自嘲:这么多欲望看不透,和那些眼界狭窄的人(拘墟者)有什么区别?

全诗用对比手法,通过"自由vs束缚"、"超脱vs欲望"的强烈反差,生动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典型困境:向往精神自由,却难逃物质欲望的羁绊。这种真诚的自我剖析,让现代读者也能产生共鸣——我们何尝不是一边渴望简单生活,一边又被各种欲望困扰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