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海铅厂三首 其二

无斯煎煆利,鬼亦掉头还。墨井人声底,炉场夕照间。

百年无树影,众皱是灰山。谁识荒荒顶,飞鸿爪自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工业开发摧残的荒凉之地,字里行间充满沉重的叹息。

前两句说:要不是这里有炼铅的利益可图,连鬼都会吓得扭头就跑。用夸张的比喻突出环境的恶劣——这是个连鬼都不愿停留的地方。

中间四句像镜头般展开具体画面:矿井深处传来模糊的人声,冶炼厂在夕阳下投下阴影。百年来寸草不生,山峦像被烧焦的皮肤般皱巴巴的,覆盖着厚厚的铅灰。这些意象充满工业暴力对自然的伤害,灰暗压抑的色调中,人的劳作声更显渺小无力。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天空:有谁注意到在这片荒芜之地的上空,大雁飞过的爪痕悠闲自在?这个突然的转折最耐人寻味——自然界的生灵依然保持着从容,与地面的人间惨状形成强烈对比,暗示人类贪婪开发的徒劳与可悲。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画面,通过地上地下的残酷现实与天上飞鸿的从容自在,无声控诉着工业文明对自然的掠夺。最震撼的是,所有惨烈的破坏,在大自然眼中不过是一瞬的痕迹。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