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庆观画龙
道人龙中来,醉与神物会。
写兹蜿蜒质,日月为冥晦。
崩翻江海姿,素壁起涛濑。
呼吸见雌雄,抉石疑可碎。
肃森殿阴古,众真俨飞旆。
注观恐胜跃,夜半失像绘。
飞光著明珠,灵秘一何怪。
烂烂照甍栋,那得久在外。
偷儿伺酣睡,不怕婴鳞害。
愿言慎所托,未用期一快。
写兹蜿蜒质,日月为冥晦。
崩翻江海姿,素壁起涛濑。
呼吸见雌雄,抉石疑可碎。
肃森殿阴古,众真俨飞旆。
注观恐胜跃,夜半失像绘。
飞光著明珠,灵秘一何怪。
烂烂照甍栋,那得久在外。
偷儿伺酣睡,不怕婴鳞害。
愿言慎所托,未用期一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壁画龙,以及它给观者带来的震撼体验。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龙活现的视觉冲击 诗人用"醉与神物会"形容画师作画时的忘我状态,画出的龙在昏暗的光线下("日月为冥晦")仿佛真龙般蜿蜒游动。墙上静止的龙画竟让人看到江海翻腾("崩翻江海姿"),甚至能感受到龙的呼吸和力量——这种夸张手法生动展现了壁画惊人的写实功力。
2. 神秘氛围的层层渲染 通过道观古老阴森的环境("肃森殿阴古")、飘动的旌旗("众真俨飞旆")等细节,营造出神秘氛围。最精彩的是诗人担心画龙会在半夜破壁飞走("夜半失像绘"),这种亦真亦幻的错觉,让静态艺术产生了动态的生命力。
3. 由艺术引发的哲理思考 结尾笔锋一转,用"明珠不能久藏于外"的比喻,暗示珍贵艺术品需要妥善保管。最后两句像是诗人自言自语:欣赏艺术不能只图一时痛快,更要懂得珍惜保护。这种从审美体验上升到责任意识的转折,给热闹的画面增添了一份深沉。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在描写一幅静止的画,却通过观画者的心理活动,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画龙呼之欲出的震撼效果。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比直接赞美画技高超更有感染力。
胡珵
宋常州晋陵人,字德辉。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学于杨时、刘安世。李纲为相,理在幕中,为汪伯彦、黄潜善所忌,以尝润色陈东所上书,贬梧州。高宗绍兴初召试翰林,兼史馆校勘。秦桧主和议,理与朱松等抗疏极言不可,出知严州。罢职穷困而死。有《苍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