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外踏青的闲适与感慨,充满自然意趣和人生思考。
前两句写春草茂盛得连路都看不清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诗兴大发。"碧草"和"野人"的搭配,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野趣。
中间四句表达了随性而游的乐趣:像谢灵运那样随意探访幽静山谷,不必像桓谭那样钻研古文。春日里只想品尝新酿的美酒,还想去拜访传说中的仙人。这些描写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东风吹落花瓣如雪,望着暮色中的楼台,突然涌起伤感。这种情绪变化很自然,就像我们有时在开心游玩时,突然被某个景象触动而感伤一样。
全诗就像一段春日游记,既有踏青的快乐,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诗人用"肠断"这样的强烈字眼,反而让这份春日的闲愁显得更加真实动人。
李濂
(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