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间寺院清修的生活画面,传递出宁静淡泊的修行境界。
前两句"缁客幽栖常苦吟,水边松下静愔愔":穿着黑色僧袍的修行者独自隐居,常常沉浸在苦思冥想中。他居住的环境清幽,有水有松,处处透着静谧。这里的"苦吟"不是真的痛苦,而是指专注思考的状态。
后两句"有时一室焚香坐,不以诗情废道心":僧人有时在禅房焚香打坐,虽然也有诗情雅兴,但从不因此耽误修行。这说明他把修行放在第一位,艺术爱好只是生活的调剂。
全诗通过几个典型场景(苦吟、水边松下、焚香打坐),展现了修行者将精神追求置于首位的生活态度。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一句的平衡智慧——既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又不让它干扰修行,这种"既要...又要..."的生活哲学,对现代人如何在忙碌中保持内心平静很有启发。
吴可几
湖州安吉人。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仕至太常少卿。博学好古,与弟吴知几时称“二吴”,共著《千姓编》。父死,兄弟结庐守墓达三年,忽有泉平地出,因称“孝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