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

橐里年来却少金,忍看时物自萧森。
寒梅带月移墙角,瘦竹牵风过水浔。
人世几誇挥麈尾,才华谁复别鸡林。
虚教僻处能怀瑾,实苦凭栏折此心(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文人在寒冬夜晚的孤独与感慨,字里行间透着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才华被埋没的苦闷。

前两句直接点明处境:口袋里没钱已经好几年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季节变换、万物萧条。这里用"橐里少金"的直白说法,比说"贫困"更形象,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诗人捉襟见肘的生活状态。

中间四句用寒梅、瘦竹两个意象构成画面:月光下勉强移植的梅花,风中摇曳掠过水边的瘦竹。这些景物其实都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像寒梅一样在困境中坚持气节,像瘦竹一样清高却单薄。接着笔锋一转,讽刺现实:世上多的是夸夸其谈的人(挥麈尾指清谈),但真正有才华的人却像"鸡林"(古代对朝鲜的称呼,这里比喻被埋没在远方)一样无人赏识。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情感爆发:虽然我住在偏远之地仍怀揣美玉般的才华(怀瑾),但站在栏杆前的痛苦却让我心碎。这里的"怀瑾"用典很妙,把才华比作藏在怀里的美玉,既说明自己确有真才实学,又暗示无人识货的悲哀。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穷且益坚"的矛盾感:一边是清高的梅花瘦竹,一边是冻得发抖的钱袋;一边自比珍贵美玉,一边在寒夜里独自心碎。诗人没有直接哭穷,而是通过寒夜景物和典故的层层对比,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知识分子的辛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