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其三 和我年三首

我年五十七,荣名得非少。
报国竟何如,谋身犹未了。
昔尝速官谤,恩大而惩小。
一黜鹤辞轩,七年鱼在沼。
将枯鳞再跃,经铩翮重矫。
白日上昭昭,青云高渺渺。
平生颇同病,老大宜相晓。
紫绶足可荣,白头不为夭。
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
何当阙下来,同拜陈情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友人的一组诗中的第三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和仕途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首句“我年五十七,荣名得非少”,诗人直接陈述了自己的年龄,说自己的荣誉是不是太少。“报国竟何如,谋身犹未了”,表达了他在报效国家和为自己谋未来方面都感到困惑和未尽如人意。

接着,“昔尝速官谤,恩大而惩小”回忆过去,说曾经因为追求官位而受到别人批评,但最终得到的不是对他整个表现的肯定,而只是对他小失误的指责。“一黜鹤辞轩,七年鱼在沼”,使用了“鹤”和“鱼”的典故,前者指辞官归隐,后者表示长期在官场不得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仕途的起起伏伏和顺境中的不如意。

“将枯鳞再跃,经铩翮重矫”表明诗人虽已年迈,但仍怀有奋发图强之心,希望再次展现自己的才能。“白日上昭昭,青云高渺渺”用精美的自然景象象征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平生颇同病,老大宜相晓”,诗人认为自己和朋友有相似的经历,晚年更应该相互理解和扶持。

“紫绶足可荣,白头不为夭”表达了诗人即使已到老年,仍然认为官位和荣誉是值得追求的。“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表明诗人内心仍然向往像古代先贤那样回归自然,但同时也期待在晚年还能保持清高的品德。

最后一句“何当阙下来,同拜陈情表”,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朝廷上表达自己的心声,希望能得到国君的认可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抒发诗人对官场得失、人生际遇的感慨,表达了深藏于内心的不甘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虽已年迈但仍怀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