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其四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
久游巴子国(一作宅),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寒空见鸳鹭,回首忆(一作想)朝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诗人从西江到东屯的迁徙经历,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回忆。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从西江迁移到东屯的情景,用“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来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这里的“牢落”和“参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不安。

接着,“久游巴子国(一作宅),卧病楚人山”表达了诗人在巴蜀地区长期居住,后来因病卧床在楚地。这里的“巴子国”和“楚人山”分别指代了诗人的居住地,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在“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迁移到了一个幽静美好的地方,但仍然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与故乡相隔甚远。

最后,“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描绘了诗人看到天空中飞翔的鸳鸯和鹭鸟,不禁回忆起自己曾经作为官员的生活。这里的“寒空”和“朝班”分别代表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迁徙经历,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回忆。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