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同马丈碧沧汪青渠松泉上人游惠山舟中口占

绿杨深似雨,港曲覆移舟。
停扇听僧语,西神山正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与友人乘船游惠山的闲适画面,充满自然与禅意的美感。

前两句"绿杨深似雨,港曲覆移舟"用生动的比喻勾勒出环境:浓密的杨柳像绿色的雨幕一样笼罩着河道,小船在蜿蜒的水道中缓缓穿行。这里用"深似雨"形容杨柳的茂密,既形象又新颖,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的绿荫中。

后两句"停扇听僧语,西神山正秋"转向人物活动:大家停下摇扇的动作,静静聆听僧人谈禅,远处的西神山已染上秋意。这里通过"停扇"这个细节,生动表现出众人被僧人话语吸引的状态,而"山正秋"则巧妙点明时节,用山色的变化暗示季节更替。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包含了视觉(绿杨)、听觉(僧语)、触觉(停扇)的多重感受,通过小船、杨柳、僧人、秋山等意象,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凉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白描,让读者感受到立秋时节的宁静之美和与友人同游的惬意。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