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驾幸阙里恭纪

古有崇儒礼,今方论道年。
文明光上下,声教被垓埏。
理契轩图始,功参姒范先。
无为皇建极,有纵圣希天。
绝学思洙泗,遗风尚管弦。
累朝勤俎豆,六代备宫悬。
至德涵无始,元符叶自然。
灵襟三殿里,宝思五云边。
遥接翔鸾步,亲分绣凤鞯。
风雷环宿卫,邹鲁睇山川。
入径圭簪肃,登堂金石宣。
晬仪回葆吹,展事益琼笾。
酒挹金盘露,香分玉阙烟。
羹墙宸思切,雨露主恩偏。
特下期门盖,频颁太府钱。
殊荣分后裔,旷典及先贤。
凫峄新封雪,沧浪未改泉。
市添槐更密,手植桧还圆。
睿藻星辰丽,天题琬琰镌。
百王归准则,万象入陶甄。
相圃观风俗,云台锡土田。
共欣时履泰,方际位乘乾。
盛事辉今古,高词载简编。
赓歌逢景运,短笔更裁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帝王亲临孔子故乡(阙里)举行崇儒典礼的盛大场景,展现了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的崇高地位。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遗风尚管弦")写儒家文化的传承。诗人用对比手法,说古代就有尊崇儒家的传统,如今皇帝亲自来探讨儒家治国之道。儒家思想的光辉照耀天地,教化遍及四方。这里提到大禹治水的典故,暗示儒家治国理念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功在千秋。

第二部分("累朝勤俎豆"到"天题琬琰镌")详细描写典礼盛况。用"风雷环宿卫"形容仪仗队的气势,用"登堂金石宣"表现典礼的庄重。特别描写了皇帝亲临的细节:分赐绣凤鞍鞯、颁发钱财、加封孔子后代等,展现皇恩浩荡。"手植桧还圆"这样的细节描写,让场景更生动。

第三部分("百王归准则"到结尾)升华主题。说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帝王的治国准则,这次盛典照耀古今。最后诗人表示要记录这太平盛世的景象,实际是歌颂当时的统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大量华丽辞藻营造出皇家典礼的恢弘气势,如"宝思五云边"等意象很有画面感
2. 通过具体细节(如赏赐、植树)让宏大叙事更亲切
3. 将儒家思想比作自然规律("元符叶自然"),突出其崇高地位
4. 结尾的"赓歌逢景运"巧妙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全诗虽然是为帝王歌功颂德之作,但通过对儒家文化场景的生动描绘,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统治者如何通过尊孔来巩固统治,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诗中丰富的意象和细节描写,即使今天读来也能感受到那场典礼的隆重气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