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芙蓉盛开的画面,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传递出逆境中坚守美好的精神。
前两句"西风惨澹自堪愁,赖有秾华殿晚秋":萧瑟的秋风让人感到忧愁,但幸好有浓艳的芙蓉花在深秋依然绽放。"殿"字用得巧妙,把芙蓉比作坚守到最后的大将,在万物凋零时依然挺立。
后两句"莫遣烟霜妒花萼,好留云锦照汀洲":诗人请求不要让寒霜嫉妒摧残这些花朵,希望它们能像云霞般绚烂,继续装点水边的景色。这里把自然现象人格化,"妒"字暗示芙蓉的美丽连霜雪都嫉妒。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在萧条环境中依然保持生命力的精神。诗人没有直接赞美芙蓉,而是通过西风、烟霜的衬托,让读者感受到这种花不畏严寒的品格。就像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事物能在困难时期给我们带来慰藉。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