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州名宦九首 其九 吕祖谦
东莱先生生婺州,金华人物谁与俦。早年英发志斯道,经史百子深穷搜。
发为文章根至理,纵横宕激磨清秋。朱陆诸贤咸友爱,知公挺拔非凡流。
乾道五年州运转,公持木铎兹来游。道传何必论官爵,员外博士非公侯。
庠序翻然士丕变,担囊负笈来相求。春秋笔底宏著述,芟夷繁秽开扬裒。
南轩相续为州牧,主宾协赞漆胶投。芝兰本不殊臭味,力夫政教民歌讴。
人生遇合事非偶,两贤秩祀相匹休。我来未暇寻枝叶,深探欲问公源头。
现代解析
这首《严州名宦九首 其九 吕祖谦》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一首赞美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人物传记诗。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学霸成长史(前八句)
说吕祖谦是金华婺州人,从小就是学霸中的战斗机。他不仅熟读经史子集,写的文章还特别有深度,像秋天的天空一样清澈高远。连朱熹(朱)、陆九渊(陆)这些大咖都愿意和他做朋友,可见他确实不一般。
2. 教育达人记(中间八句)
1169年(乾道五年)吕祖谦到严州当官时,根本不在乎官职大小(员外博士只是六七品小官),一心扑在教育上。他改革学校制度后,学生们背着书包蜂拥而来听课。他编的《春秋》教材去粗取精,特别实用。后来好友张栻(南轩)也来当州官,俩人配合得像502胶水一样默契。
3. 历史地位赞(最后六句)
诗人感叹:好老师和好领导相遇是严州的福气,就像芝草兰花气味相投。现在两人都被供奉在祠堂受人祭拜。诗人说自己来不及细究细节,最想探究的是吕祖谦的思想源头——这才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木铎"(上课铃)、"502胶水"式的比喻让古代教育家形象活灵活现
- 通过"背着书包来听课"这样接地气的描写,展现吕祖谦的教育改革成效
- 最后抛出一个开放式问题:思想源头在哪?引发读者对这位儒学大师的无限遐想
本质上,这是用诗歌形式给一位改变地方文教事业的清官立传,比枯燥的史书记载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