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在春天里无法回乡的遗憾和愁绪,情感真挚,画面感很强。
上片开头"痛负花朝"直接点出主题——诗人因为无法回乡而错过了最美的花朝节(古代春天的节日),内心充满遗憾。"半春犹在长安道"说明春天都过了一半,自己还困在长安的旅途中。后两句用对比手法:故乡的春天来得早,那里已经是花瓣如红雨般飘落、芳草茂盛的景象,而自己却无法亲眼看到。
下片进一步写愁绪。"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用重复句式强调在忧愁中看着花开又花落,时间白白流逝。"西归好"突然转折,表达想回家的迫切——不如痛快喝一场酒,把愁闷发泄出来。最后一句很生动:诗人把酒洒向花枝,仿佛在和花儿赌气,其实是表达自己无法享受春光的不甘。
全词妙在把"花"作为情感寄托,既写实景又写心境。通过"红雨深芳草"的明媚与"花空老"的凋零对比,把春日愁思写得既美丽又伤感。最后借酒发泄的举动,让整首词的愁闷情绪有了一个生动的出口,读来格外真实感人。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