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雷塘墓庵(丁卯)
孤云恋林薄,新霜被草根。
西风吹落日,闇淡沈平原。
此时庵中人,逝将去墓门。
百念伤中肠,哀哉复何言。
枯僧留丙舍,寂寞依晨昏。
待尔清磬声,通我梦寐魂。
我昨忧且病,息影居丘园。
岂不眷松楸,当怀王事敦。
感此出处间,一一皆君恩。
雪涕竟长往,浩然乾与坤。
西风吹落日,闇淡沈平原。
此时庵中人,逝将去墓门。
百念伤中肠,哀哉复何言。
枯僧留丙舍,寂寞依晨昏。
待尔清磬声,通我梦寐魂。
我昨忧且病,息影居丘园。
岂不眷松楸,当怀王事敦。
感此出处间,一一皆君恩。
雪涕竟长往,浩然乾与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墓庵前悼念逝者的场景,充满了孤独、哀伤和对生命的思考。
开头四句用自然景物烘托悲凉氛围:孤独的云留恋树林,初霜覆盖草根,西风中的落日黯淡沉入平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瑟、沉重的气氛,为全诗定下基调。
"此时庵中人"到"哀哉复何言"直接描写主人公的悲痛。他即将离开墓门,内心充满哀伤,痛苦到说不出话来。"枯僧"两句写守墓僧人的孤寂生活,暗示死亡带来的永恒寂寞。
"我昨忧且病"开始转向自我反思。诗人说自己也曾因忧虑而隐居,并非不思念亲人(松楸代指墓地),而是因为公务在身。这里道出了生者的两难:既要尽忠职守,又难舍亲情。
最后四句是情感的升华。诗人感悟人生选择(出处)都是君恩所赐,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心境却已与天地一样辽阔。这种从悲痛到释然的情感转变,展现了面对生死时的豁达胸怀。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表达了人类面对死亡时的普遍感受:从最初的悲痛欲绝,到最终与命运和解。诗人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生命体验,这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