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李邺侯天覆吾歌广其意示于礼

天覆吾,地载吾,元气纷纷屑万族,灵蓍茂草争昭苏。

栖鸟在林鱼在水,而复生我何为乎。绝粒升天等龟鹤,灵椿五百还凋落。

鸣珂帝都亦莺燕,金衣元佩喧清甸。邺侯以此为丈夫,漠漠天心谁许见。

丈夫昂藏自有真,父兮生我天之仁。一针义利分子午,万国胞与谁主宾。

蜗涎篆壁勿轻惹,螳臂当车莫浪嗔。丈夫爱嗔复爱喜,落花笑看随流水。

孤月离云雪练飞,渺渺寒辉千万里。静如池影涵青天,动则春风迸花蕊。

君不见邺侯晚节知前非,岳顶读书云满衣。晶冰彻底纤尘净,玉魄当头素影肥。

青莲七二堆螺髻,万轴当年金简字。千年欲识丈夫心,独上危峰揽苍翠。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调探讨了"大丈夫"的真正内涵,充满哲思和人生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生命价值的思考 开头用"天覆地载"的宏大视角,提出疑问:万物各得其所,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否定了两种极端活法——修仙长生(像龟鹤)和追求富贵(像帝都莺燕),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2. 大丈夫的标准 诗人认为真丈夫应当: - 像天地般仁厚("父兮生我天之仁") - 明辨是非("一针义利分") - 有包容心("万国胞与") - 不逞强好胜("螳臂当车莫浪嗔") - 豁达洒脱("落花笑看随流水")

3. 理想境界的描绘 最后通过自然意象展现大丈夫的精神世界: - 静时如倒映青天的池水般澄明 - 动时如春风催开花朵般生机勃勃 - 最终达到像邺侯(李泌)晚年那样超脱,在云海读书的纯净境界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 - "蜗涎"(渺小)与"青天"(广阔) - "螳臂"(脆弱)与"春风"(强大) - "晶冰"(清澈)与"玉魄"(丰盈)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既刚毅又洒脱,既清醒又豁达的理想人格形象,鼓励人们活出真实、仁厚、通透的生命状态。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