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哀悼的是晚清重臣张百熙,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
上联说张百熙留下的奏折墨迹都还没干("遗疏尚淋漓"),里面全是对国家军事、政治的好建议("军国嘉猷"),是谋划长远未来的真知灼见("百年至计")。这里用"墨迹未干"这个细节,既体现他临终前仍心系国事,又暗含天不假年的遗憾。
下联转到社会影响:他去世让整个社会失去了道德楷模("人伦失师表"),结果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知识界("合中外学界"),所有人都为他痛哭("一哭同声")。用"中外学界"点明他推动现代教育改革的贡献,用"一哭同声"展现其人格感召力。
全联最妙的是两组对比:前联"遗疏"的个体形象与后联"同声"的集体反应形成呼应;"百年至计"的深远眼光与"一哭同声"的即时悲痛构成时间张力。就像用两个镜头——特写未干的奏章和广角镜头下的哀悼人群,把个人功业与社会影响拍成了电影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