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社诸子

霓裳法曲人间少,高咏群仙日更繁。
拟仿李暮窃余响,肯容擪笛傍宫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对高雅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暗含对现实局限的无奈。

前两句"霓裳法曲人间少,高咏群仙日更繁"用两个对比画面:人间难得一见的《霓裳羽衣曲》(象征高雅艺术),与仙界里日日吟咏的群仙(象征理想中的艺术氛围)。这就像在说:真正的好艺术在现实里太稀罕了,但在理想世界里却随处可见。

后两句"拟仿李暮窃余响,肯容擪笛傍宫门"用了唐代乐师李暮的典故。诗人想学李暮偷听宫廷乐曲的劲头("窃余响"),但又担心自己像李暮那样被拦在宫门外("擪笛"是按笛孔的动作,暗指想演奏却被拒)。这就像现代人想接触顶尖艺术,却总感觉被门槛挡在外面的心情。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向往却不得"的矛盾心理:既渴望高雅艺术,又清楚现实中的种种限制。诗人用仙界与人间的对比、历史典故的化用,把这种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写得既含蓄又鲜活,让每个为理想与现实差距苦恼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