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湖后张四舅墓

湖后山前度石桥,斧堂三尺众峰朝。
行经雾霭迷榛莽,拜起岚光动树标。
假馆曾闻庭下训,知音先识爨中焦。
今朝一掬羊昙泪,洒向东风湿柳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祭拜已故长辈张四舅时所作,通过描绘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回忆往事,表达深切的哀思。

前四句写景:诗人穿过湖后山前的石桥,来到被群山环抱的墓地。走在雾气朦胧、草木丛生的小路上,祭拜时山间光影在树梢跃动。这里用"斧堂三尺"暗指坟墓,"众峰朝"赋予群山肃穆感,仿佛也在向逝者致意。雾霭、岚光的动态描写,让肃穆的祭拜场景多了几分空灵。

后四句抒情:诗人回忆曾在张家做客,聆听长辈教诲("庭下训"),就像听懂琴音的人能发现烧焦的桐木是制琴良材("爨中焦"典故),暗指张四舅早看出自己的潜力。结尾用"羊昙泪"典故(东晋名士为悼念谢安痛哭),将泪水比作随春风飘洒的雨滴打湿柳条,把无形的哀伤化作可见的湿润柳枝,既含蓄又动人。

全诗将肃穆的祭奠、温情的回忆与灵动的自然景象交融,用"石桥""雾霭""岚光""柳条"等意象串联,哀而不伤。特别是"洒向东风湿柳条"的结句,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看见泪水随风化作春雨,浸润着每一根柳条,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