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陈少阳的忠臣的悼念之作。陈少阳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不幸,但死后得到了皇帝的褒奖和追封。
诗中前两句说陈少阳多次向皇帝进谏忠言,并不是为了得到皇帝的恩宠才这么做,而是真心为国为民。接着用历史典故(崔宁批评卢杞、庆忌没能救朱云)来比喻陈少阳的遭遇,表达了对忠臣被害的痛惜。
五六句赞美陈少阳虽然生命短暂如一声叹息,但他的忠义精神会流芳千年。最后两句说像陈少阳这样敢于直言的小人物,其风骨气节甚至超过了历史上著名的谏臣刘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正直之士的崇高敬意。
全诗通过对比、用典等手法,既表达了对陈少阳的哀悼,也歌颂了他不畏强权、忠贞为国的精神品质,读来令人感动。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