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木

恶木不忍伐,留我窗户前。
人皆笑我拙,我独为汝贤。
共生天地间,谁不愿长年。
如何枝叶内,便纵斤斧穿。
人或甚于斯,同被恩爱缠。
燕昭与汉武,所享固已偏。
乐极未肯休,更欲求神仙。
孰能以此心,扩为无尽泉。
大哉周文王,尚结枯胔缘。
伤生有禁止,亦具月令篇。
好木虽云好,不须公爱怜。
恶木虽云恶,莫自生雠冤。
岁晏霜雪稳,夏深雷雨颠。
扶疏有震落,与公常晏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恶木"(不好的树)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智慧。全诗用浅显的比喻,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开头说作者不忍心砍掉窗前那棵"恶木",别人都笑他傻,但他却认为这棵树有它的价值。这里用树比喻那些看似无用或不被喜欢的人事物,暗示不能仅凭外表判断价值。

中间部分展开议论:万物都希望长久生存,为什么要用斧头伤害它们呢?人类有时比斧头更残忍,被爱恨情仇纠缠。举了燕昭王和汉武帝的例子,说他们追求享乐和长生太过极端。

接着提出理想境界:要像周文王那样仁爱,像《月令》记载的那样尊重自然规律。好树不必过分喜爱,坏树也不必仇恨,让万物自然生长。

最后用四季变化作结:冬天霜雪、夏天雷雨都会让树木摇落枝叶,但作者希望与万物和平共处。这里"公"可能指树木,也可能指读者,表达超然物外的态度。

全诗核心思想是:对待自然和他人要有包容心,不因外表或偏见而区别对待,保持平和心态。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启示,教我们以更宽容的眼光看待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