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六日到家惊闻儿建京师讣信伤惨而作七首 其四
祖宗二百年,庭诰闲有家。
自汝为吾子,劳少爱颇多。
粹质本性生,不烦追琢加。
岂惟弛扑教,抑且忘叱呵。
自从处庭帏,迨试政事科。
所至靡失德,后生可观摩。
天若假以年,成就当如何。
呜呼今已矣,家运薄则那。
自汝为吾子,劳少爱颇多。
粹质本性生,不烦追琢加。
岂惟弛扑教,抑且忘叱呵。
自从处庭帏,迨试政事科。
所至靡失德,后生可观摩。
天若假以年,成就当如何。
呜呼今已矣,家运薄则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在得知儿子去世后写下的悲痛之作。全诗通过回忆儿子的成长历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早逝的深切哀痛。
诗中父亲回忆道:两百年来家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家风。自从你成为我的孩子,我对你的疼爱远多于责备。你天生就有着纯良的品质,不需要过多管教。我不仅很少打骂你,甚至连大声呵斥都很少。从你在家中的表现,到后来参与政事,处处都展现出优秀的品德,堪称年轻人的榜样。
父亲痛惜地想:如果上天能多给你些时间,你的成就该有多大啊!但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只能感叹我们家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幸。
这首诗打动人心之处在于:
1. 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如很少打骂)展现深厚的父子之情
2. 用"如果多活几年会怎样"的假设,强化了失去爱子的遗憾
3. 最后将个人悲剧上升到家族命运,使悲痛更具普遍性
4. 语言朴实无华却情感真挚,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父亲的痛苦
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以及对孩子优秀品质的自豪与惋惜,跨越时空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