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经潘葑

油窗著雨光不湿,东风忽转西风急。
篷声萧萧河水涩,牵船不行人却立。
雨中篙师风堕笠,潘葑未到眼先入。
岸柳垂头向人揖,一时唤入诚斋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行船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和人情味。

开篇用"油窗沾雨却不湿"的细节,巧妙表现了雨势不大但持续的特点。东转西风的突然变化,暗示天气无常,为后文埋下伏笔。

中间部分通过"船篷作响、河水变涩"的听觉触觉描写,让人仿佛置身摇晃的船中。最精彩的是"船工雨中斗笠被吹飞"这个特写镜头,既展现了风势之猛,又让严肃的航行场景突然有了生活趣味。

结尾处诗人笔锋一转,用拟人手法写岸边柳树"低头作揖",把普通景物写得彬彬有礼。最后幽默地说要把这景象"收进诗集",透露出诗人随时捕捉生活诗意的敏锐。

全诗就像一段短视频:从雨滴到狂风,从受阻的船只到狼狈的船夫,最后定格在摇曳的柳枝。诗人用镜头般的语言,把平凡旅途变成了充满戏剧性的小剧场,展现了把生活琐事点化成诗的艺术魅力。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