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深夜在道山值班时的孤独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与命运的感慨。
前两句写实景:树上的果子被惊飞的鹊鸟碰落,诗人独自倚着竹杖发呆许久。这里的"离离"形容果子稀疏零落,"枯筇"指老旧的竹杖,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时光流逝。鹊鸟惊飞可能是诗人内心不安的投射。
三四句转入奇幻想象:月光洒满空荡的长廊,如此壮丽的夜景催生了新鲜的诗意。"千丈虚廊"夸张地表现空间的空旷,"十分奇事"则强调这种体验的珍贵独特。诗人将自然美景转化为创作灵感。
五六句用对比手法:人间道路难行,只能隔窗低语;而天上云散后,楼阁的影子却在移动。这里"人间路绝"暗喻现实困境,"天上云空"象征理想境界,阁影移动暗示时间流逝的无情。
最后两句借用典故:想到西晋王戎深夜算账的典故(王戎以精明算计著称),诗人感叹人生百年劳碌,最终不过是一场执迷。这里"烛下算"既呼应"宿直"的夜晚场景,又暗指对人生的算计与思考,而"一生痴"则点明全诗主旨——人生终究难逃痴妄。
全诗以夜值为引子,从眼前景写到心中情,再上升到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孤独值班的夜晚转化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最后以略带自嘲的感慨作结,让读者在静谧的意境中感受到深沉的时空苍茫感。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