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董孟起副枢乃弟鄂霄院判凶讣哭之二首其二

群盗犹铜马,将军真虎牙。
死当为厉鬼,生不负皇家。
野色含沈日,河声怒捲沙。
征东失名将,朝野共惊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哀悼战死的将军董鄂霄而作,用直白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英雄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当时天下还有铜马军(农民起义军)在作乱,而董将军像猛虎的獠牙一样保卫国家。这里"虎牙"是比喻将军的勇猛。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死当为厉鬼"是说将军即使死后也要化成凶猛的鬼魂继续杀敌,"生不负皇家"则强调他生前对朝廷的忠诚。接着用景物烘托悲壮气氛:原野上夕阳阴沉,黄河咆哮着卷起沙尘——这些自然景象都在为英雄的陨落而哀伤。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这位征东名将的牺牲,让整个朝廷和民间都感到震惊和痛惜。一个"失"字既写实(失去将领)又写虚(失去国家屏障),包含着双重悲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像民间悼词般质朴有力。通过将军生前死后的形象、天地自然的反应、社会各界的反响这三个层次,把个人哀思升华为家国情怀,让读者感受到乱世中忠勇之士的可贵。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