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仲兄书斋
先生志在当世者,藏脩暂结青山社。
芳园半亩屋数椽,月户风檐共潇洒。
闭门却扫门更深,抱膝时作南阳吟。
缃帙堆窗自披览,古琴挂壁谁知音。
爱花不与花争地,红白盈阶斗明媚。
拂天脩竹起秋声,捲露芭蕉滴晴翠。
坐我终日忘我疲,况是兄弟相怡怡。
清谈小笑恣幽赏,不数对床风雨时。
笑谈未了林月出,欲去还留兴逾逸。
及此清光夜未央,题诗素壁传他日。
芳园半亩屋数椽,月户风檐共潇洒。
闭门却扫门更深,抱膝时作南阳吟。
缃帙堆窗自披览,古琴挂壁谁知音。
爱花不与花争地,红白盈阶斗明媚。
拂天脩竹起秋声,捲露芭蕉滴晴翠。
坐我终日忘我疲,况是兄弟相怡怡。
清谈小笑恣幽赏,不数对床风雨时。
笑谈未了林月出,欲去还留兴逾逸。
及此清光夜未央,题诗素壁传他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的书斋生活,充满了闲适、高雅和兄弟情深的情调。
开篇说这位先生虽然胸怀天下,但暂时隐居在青山之中。他的书斋环境清幽,只有半亩花园和几间屋子,但月光和清风让这里显得格外潇洒自在。他常常闭门读书,像诸葛亮(南阳)那样抱膝沉思。书架上堆满书籍,墙上挂着古琴,可惜没人能欣赏他的琴艺。
他爱花却不和花争地盘,任由红白花朵在台阶边争艳。高大的竹子随风发出秋声,芭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在这里坐着整天都不会累,何况还有兄弟相伴。他们随意聊天、赏景,比风雨夜对床而眠的时光还要快乐。
谈笑间月亮已经升起,想走却又舍不得,兴致反而更高。趁着这美好的月光,他在白墙上题诗,希望日后能回忆起今日的欢乐。
全诗通过书斋环境、日常活动和兄弟相处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最动人的是兄弟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以及共同享受简单生活的快乐。诗中"不数对床风雨时"这句尤其温馨,意思是说现在的快乐,连过去那些著名的兄弟情深典故都比不上。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