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杂诗一百八章 其一百六

入我去时店,卸我车中装。
涤我面上垢,浣我尘沙裳。
曷以慰行役,散步登河梁。
河梁百尺高,杨柳千尺长。
吾愁共波远,散入天荒荒。
天尽下为海,海上山城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疲惫归来的场景,以及他借景抒发的无边愁绪。

开篇用四个"我"字打头,像快镜头一样展现旅人一连串动作:走进曾经住过的旅店、卸下车上的行李、洗去脸上的尘土、换下沾满风沙的外衣。这些细节让读者能立刻代入旅人风尘仆仆的状态。

洗完澡换好衣服后,旅人想散心解乏,就走到河边高桥上。这时画面突然开阔:百尺高的桥梁,千尺长的柳枝,这些夸张的数字让人感受到景物的壮阔。但越是面对宏大的景象,人的愁绪反而越容易被触发。

后四句是全诗精华:旅人把自己的愁绪比作河水,说它随着波浪流向远方,一直流到天地尽头。这个比喻非常巧妙,把抽象的"愁"变成了可见的流水。更绝的是,诗人继续想象这股愁绪最终汇入大海,而海上还有青黑色的山城——这就像愁绪永远没有终点,不断延伸向更远的地方。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把个人小小的疲惫愁绪,放在广阔的天地背景中,让读者既感受到人的渺小,又体会到情感的绵长。就像我们累了一天站在高楼看夜景时,那种"我的烦恼比起整个世界根本不算什么,可它确实存在"的复杂感受。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