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二湖①

西湖桃柳千万株。莫愁春色也与如。
五月新荷摇波绿。湖光潋滟各无殊。
踏歌男女齐年少。兰舟在水荡徐徐。
回栏曲槛给宴赏。清心有藕食有鱼。
呜嗟乎湖边高第贵游居。今付何人临画图。
莫愁西子皆艳色。各抱琵琶远入胡。
草莱想已藏貔貅。欲游不得长唏嘘。

现代解析

这首《思二湖》用生动的画面对比了两个著名湖泊(西湖和莫愁湖)的繁华与沧桑,表达了作者对美景消逝的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繁华往昔(前八句)
用明快的笔触描绘两湖曾经的盛景:春天桃红柳绿,五月荷叶摇曳,湖水波光粼粼。年轻人乘船游玩、唱歌嬉戏,人们在亭台楼阁中宴饮,还能品尝鲜鱼嫩藕。这些描写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看到古代江南水乡的欢乐场景。

2. 现实转折(中间四句)
笔锋突然一转:湖边那些豪宅大院,如今不知归谁所有;像莫愁女、西施这样的美人,都抱着琵琶远嫁异乡(这里用"入胡"暗示国家衰败,美好事物流失)。强烈的今昔对比,透露出深深的失落感。

3. 个人感慨(最后两句)
最扎心的是结尾:想重游故地,却发现那里可能已成军营("貔貅"指军队),只能对着荒草丛生的景象叹息。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乱、朝代更替等历史变迁。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意象(桃柳、荷塘、游船、鱼藕)营造鲜活画面
- 通过"豪宅易主""美人远嫁"等隐喻,委婉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结尾的欲游不得,留下无限惆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无奈

这种借景抒怀的写法,既让我们看到古代江南的美景,也体会到文人面对时代变迁的复杂心境,今天读来依然能引发共鸣。

0